由德國的Bitgit Dankert女士主講
有關德國繪本的歷史演進與未來展望
從十七世紀開始
最早德國的繪本是用圖像來解說、命名
到了十九世紀演變成以小孩為主角的圖畫故事
內容是用恐嚇的手法來達成叫小孩乖乖聽話的目的
(例如:不喝湯最後會餓死、調皮的小孩最後被磨成粉末…)
到了二十世紀
繪本有了大人也可以觀看的畫作品質
但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關係
納粹對猶太人的厭惡也反映在繪本中
直到戰爭結束
繪本的內容才比較多樣化
德國對孩子閱讀的鼓勵
除了頒發鼓勵創作的獎項外
也進口許多優質的青少年作品
據統計德國男孩比女孩閱讀時間少了1/3
男孩子對動作、快速的新媒體比較有興趣
於是德國的圖書館提出了「閱讀背包計畫」
鼓勵爸爸帶兒子來圖書館借書
同時也可以借背包
背包裡有球類等男孩較喜歡的相關知識
希望能藉此引起男孩子對閱讀的興趣
林良爺爺用他特有溫柔的聲音
跟大家分享了他的兒童文學經驗
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楊茂秀老師的話
他說好的繪本
是要大人看得懂、喜歡看
然後跟孩子一起陪讀
現在的閱讀風氣不好
電腦網路佔了很重要的因素
然而大人也沉迷於電視與網路當中
大人不讀書
如何叫小孩讀書呢
閱讀的習慣應該是從家庭開始
的確是這樣啊
孩子在學齡後才來導正
要他耐心閱讀書本
已經來不及了
政府民間用很多的方式來鼓勵閱讀
增加專業閱讀老師、國小每天寫閱讀單、每天讀報等等
但是
強迫閱讀不如讓孩子喜歡閱讀
從而了解閱讀的好處
閱讀還有什麼好處呢?
歡迎你來一起想想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